搓丝板是滚压外螺纹的工具。工作时,齿部受较强的冲击力和挤压力,通常因磨损或崩齿而失效。以前,工厂常用Cr12或Cr12MoV钢制造,成本高,并且工艺复杂。后来成功地改用9SiCr钢制造,寿命大为提高,成本也下降了。
1)综合分析说明改用9SiCr钢制造的原因;
2)现用9SiCr钢制造M > 6的搓丝板。请制?? 订其工艺路线和热处理工艺。
搓丝板的工作特点
搓丝板用于加工外螺纹的专用工具,其齿形大都采用冷滚压成形。热处理后不再加工,工作时齿部要承受剧烈的冲击载荷和挤压应力的作用,热处理后齿根以下3~5mm内的硬度为58~61HRC,淬火马氏体小于3级,齿面无脱碳。
搓丝板的工作要求及失效形式
要求:搓丝板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冲击韧性,抗疲劳性强
失效形式:疲劳破坏、磨损和崩刃。
根据搓丝板的工作条件可知,选用的材料应具备以下性能:
1)良好的淬透性,基体硬度高,耐磨性好;
2)尺寸稳定性好;
3)良好的冲击韧性和适当的强度;
4)切削加工性和热加工性好。
因此适宜制作的常见材料为9SiCr、 Cr12或Cr12MoV,但目前工厂大多采用9SiCr
选用9SiCr Cr12或Cr12MoV的材料比较
Cr12与Cr12MoV,同属于高铬模具钢,而9SiCr属于低合金工具钢。
对于Cr12型高铬模具钢,属于莱氏体钢。铸态组织和高速钢相似,有网状共析莱氏体存在,必须通过轧制或锻造,破碎共晶碳化物。使得钢材具有易产生畸变,易被腐蚀等缺点,故必须严格选材,不合格者不能投产,造成了成本的提高。
对于低合金工具钢9SiCr,材料在性能上满足要求,其可加工性好,价格便宜,来源容易,降低生产成本,故企业大量选用该种钢材。
Cr的作用:Cr几乎全溶入奥氏体中,增强钢的淬透性。
Si的作用:能提高钢的耐磨性,Si能防止淬火马氏体析出的合金碳化物的聚集和回火时的分解,因此使其具有一定的回火稳定性。
9SiCr :K细小、均 匀→不容易崩刃,热处理时的变形也很小。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搓丝板的制作路线为:下料——锻造——球化退火——机加工——冷滚螺纹——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1、锻造
该工序是对棒料反复镦粗拔长,目的是使碳化物分布均匀,同时改变钢的内部流线分布。
一般希望搓丝板的流线分布如图所示。
2、球化退火
毛坯的硬度高,成分不均匀,为降低硬度和便于切削加工,也为最后的热处理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技术指标为:
(1)9SiCr钢,硬度197~241HB
(2)脱碳层深度不允许超过加工余量的1/2
?? 加热到790℃保温2h,炉冷到710℃,再保温7h,再炉冷到500℃,空冷。
球化退火后的组织:球状珠光体。
3、冷滚螺纹
它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利用滚针加工出螺纹,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加工出的外螺纹的质量因此应严格执行技术要求。
4、搓丝板的热处理
1、技术要求 硬度58~62HRC;淬火马氏体小于2.5级[在金相检查(500x)];齿面无氧化、脱碳及麻点 2、工艺流程 预热——加热——冷却——清洗——回火——检查硬度——发黑——外观检查。 9CrSi钢制作的搓丝板的热处理工艺如下图

3 工艺分析
为防止搓丝板淬火变形,针对9CrSi材料制作的搓丝板,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规格>M6的用低于80℃的10号机械油冷却;M8~M10要背靠背淬火;M14~M18同上放置淬火。
(2)工艺中的加热设备为盐浴炉,为防止搓丝板氧化,预热和加热炉必须脱氧。
4、热处理常见的缺陷及措施
(1)齿面内凹。
措施:在背部加热后,先在180℃保温30~60min,然后在180~200 ℃保温12h进行时效处理。
(2)外凸。检查变形后,将淬火后齿面向上放在螺旋压力机上,加压校直,保持到室温。
